太空食品:介紹,特色,發展,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食品分類,100多種,吃

太空食品:介紹,特色,發展,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食品分類,100多種,吃

太空食品

隨著載人航天經驗的逐漸增加,太空食品經過不斷的改進,質量有很大的提高,復水食品出現,告別了牙膏式食品時代。也叫做航天食品。

基本介紹

中文名:太空食品外文名: Space Food 別名:航天食品要求:營養豐富、衛生、進食方便

介紹,特色,發展,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食品分類,100多種,吃飯動作,太空飯不好吃,太空椒五號,塊狀液糊狀,

介紹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變得可以隨處飛揚,好像空氣一樣。這樣,太空人就不能像地球上那樣可以隨時取食,輕鬆地嚼咽,不然就會因食物不能下咽而卡在食道中間,危及生命。因此,科學家在研製宇宙飛船的同時,也研究製造太空食品。經過許多次的太空實踐,科學家發現,太空食品要求營養豐富、衛生、進食方便。供太空人食用的食品,種類繁多,不僅有新鮮的麵包、水果、朱古力,也有裝在太空食品盒裡的炒菜、肉丸等,還有番茄醬等調味品。這些食品大多是高度濃縮的、流質狀的。所以,太空人的進食方式與在地球上的不同。吃飯時,只要“飄遊”到廚房內,向食品盒注入一定的水,進行加熱,然後就可以像擠牙膏似的把食物擠進嘴裡美餐一頓。當然,如果要吃花生米類硬顆粒狀食物,那就不能直接往嘴裡送,否則會塞到鼻孔里。比較穩妥的辦法是讓花生米在空中漂著,然後張大嘴去捕捉。因為太空食品具有進食量少、發熱量高、營養極其豐富的特點,所以日本首先研製了這種常用太空食品,供地球上使用。新開發的常用太空食品有兩種。一種是流質的,叫“營養補液”,專供醫院病人用。進食時用一根1厘米直徑的細管通入胃裡 ,直接給食,比靜脈點滴的效果還好。另一種是固體的“高濃縮營養膠囊”。這種外形像膠囊的太空食品,可以根據不同人的需要製造。這種太空食品現在主要供病人、康復期的患者、偏食的幼兒、飲食不規律的體弱者以及營養不足的運動員用,會成為人類最方便、營養價值最高的食品。太空食品均為脫水食品,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體積。特色太空食品-八寶飯 太空食品-陳皮牛肉 太空食品-醬牛肉 太空食品-蓮子粥 太空食品-綠茶 太空食品-墨魚丸 太空食品-牛肉丸在世界航天食品當中,我國的航天食品有中國特色,特別是傳統的中式菜品都儘可能出現在航天食譜中,相比西餐更加色香美味,可口宜人。(採訪: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航天食品分系統主任白樹民中國的航天食品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形式上是以中式食品為主,搭配成的航天膳食具有明顯的中餐特色,能夠符合航天員的口味要求,比如膳食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主要以米麵類的食物為主,副食講究葷素搭配,在加工上注重色香味形。)如八寶飯,不僅風味獨特、色澤艷麗,其中的蓮子、桂圓等配料還有保健功能,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發展六十年代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食品也有一個發展和改善的過程。以美國的航天食品為例,在60年代左右發射的飛船中,航天食品只是為了解決航天員的“溫飽問題”。那時發射的“水星”和“雙子星座”飛船中配備有三種食品:第一種是糊狀食品,例如牛肉漿、蘋果漿、菜泥和肉菜混合泥等,它們被壓到鋁製牙膏殼內,吃時像擠牙膏似的,將它們擠壓到口中;第二種是“一口吃”食品,就是將食物壓成一小塊,一口可以吃一塊;第三種是復水食品,它是一些冷凍乾燥的食品,加水軟化就可以吃了。這三種都不好吃,由於這兩個型號飛船飛行時間都很短(15分鐘-14天),座艙小,航天食品只要維持航天員的營養就可以了。七十年代在70年代,飛船中配備的航天食品達到了“小康水平”。在美國的“阿波羅”7號、8號和9號飛行中,仍然採用的是“雙子星座”中的太空食品,航天員對這些食品非常不滿意,帶上去的食品常常出現剩餘,航天員的健康水平也在下降。因此,不得不對航天食品進行改進。“阿波羅”10號以後的食品有了很大的改進,主要是改進了食品的包裝和增加了食品的花樣。例如,將復水食品的包裝上加了一個進水口,可加入熱水,用勺子吃;增加了罐頭食品;除了各種主食和副食外,還有水果蛋糕、小點心、果凍、桃乾、杏乾、梨乾等。“天空實驗室”飛行的時間是28-84天,飛船中的食品水準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航天員採用6天的標準食譜,食品包裝也做了全面的改進,採用了加封一層塑膠膜的整蓋易拉式鋁罐包裝,可以對食物進行加水和加溫;實驗室中建立了微型的“太空廚房”,廚房中有食品貯存設備、食品製造設備和航天員進餐設備;航天食品的花樣和品種大大增加,在航天員的選單上列了80種食品和飲料。八十年代進入80年代後,美國主要發射的是太空梭,每次飛行7-30天,航天員是6-7人,在太空梭上的航天食品又有了重大改進,已經達到了使航天員“滿意的水平”,太空梭中安裝了更為適用的“太空廚房”。太空梭中的太空廚房實際是一個多功能的食品加工和貯存櫃。貯存櫃中有食品貯箱、調味品貯箱、加熱器、分水器、餐具箱、清潔衛生用品箱和廢物箱。此外,還有一個可以摺疊的專門為了製備食品的台子。航天員在飛行中按照選單進餐,選單上的食品保證一周內不重樣。航天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點菜。此外,每天還有點心和零食。食品分類空間站食品可分為三大類:日常選單食品、應急供應食品和艙外活動食品。食品也像地面一樣有冷凍食品、冷藏食品和室溫食品。應急供應食品是為了防備空間站發生嚴重事故或因某種原因不能供應而準備的食品,貯備了45天的用量。艙外活動食品是航天員在艙外活動時用的食品和水,它可以保證航天員8小時艙外活動的用量。航天員在發射前6個月可以選擇自己愛吃的食品,由航天食品專家為他們制定菜譜。全部食品都放在一個“微壓後勤艙”中,發射後才搬到居住艙中。太空梭和運輸飛船還給他們送去新鮮的水果和食品。國際空間站中的食品非常豐富,足可以開一個“太空餐館”。100多種太空人的食物豐富多彩,從最初的十幾種已經發展到了100多種。太空人每天一般吃4頓飯,一周之內的食譜不重複。有人以為太空人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狀的擠著吃,肯定很乏味,其實這是早期太空人的狀況,早已今非昔比了。太空人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腸餡餅、辣味烤魚、土豆燒牛肉、奶油麵包、豆豉肉湯、鮪魚沙拉、餅乾、朱古力、優酪乳、果脯、果汁等各種各樣的佳肴,美國太空人甚至可以喝到他們愛喝的可口可樂。不過,太空人吃飯並不能隨心所欲。他們必須按地面營養師為他們配製好的食譜用餐。美國太空梭上的太空人吃飯時,先把標有第幾天第幾頓字樣的塑膠袋從食品櫃中取出。每個塑膠袋里裝有7種食品,供一名太空人食用。太空食品均為脫水食品,臨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個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將一定數量的水注進容器,然後再放進烤箱裡加熱。一頓飯不超過半小時就可以“做”好。吃飯動作太空餐桌是特製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盤等餐具,桌上裝有水冷卻器和加熱器。吃飯時,太空人必須先把腳固定在地板上,把身體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飄動。面對擺在餐桌上的飯菜,你千萬不要著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夾飯、張嘴、咀嚼一連串動作的協調。端碗要輕柔,動作太猛,飯會從碗裡飄出去;夾飯、夾菜要果斷,夾就要夾準、夾住,最好不要在碗裡亂撥拉,以免飯菜飄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飯菜夾住後,張嘴要快,閉嘴也要快,因為即使是放到嘴裡的食物,不閉嘴它也會“飛”走;咀嚼時節奏要放慢,細嚼慢咽利於消化,還可以減少體內廢氣的產生和排泄,避免太空人生活環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歡在吃飯時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飯最忌諱的就是邊吃邊說。邊吃邊說會使嘴裡嚼碎的食物碎末飛出嘴外,飄在餐廳或生活艙里,太空人稍不注意吸進鼻腔就容易嗆到肺里發生危險。特製的“王太太炒羊肉”儘管太空食品供應充足,花樣齊全,營養豐富,但太空人卻普遍抱怨在天上吃飯吃不出味道。科學家分析,原因可能不在食品本身,而是太空環境引起太空人的味覺失調。如失重使鼻腔充血,導致味覺神經鈍化,唾液分泌發生變化影響味覺,或者因為看不到食物的顏色、聞不到食物的氣味而影響味覺。太空飯不好吃由於太空環境特殊,所以航天員的食品與我們在地球上的食品要求不同。在微重力下的狹小空間中生活和工作,航天員的口味變得很特別,胃口不好,消化能力變弱。因此,航天食品必須有足夠和合理的營養成分;每天的食譜都要變化;食品必須嚴格符合衛生要求,杜絕食源性疾病的發生;還要讓航天員進食方便,容易儲存。根據專家介紹,對於短期和中長期載人飛行,給航天員提供的主要是攜帶式食品;對於長期載人飛行,則提供長期生物再生食品。攜帶式食品按用途可分為食譜食品、儲備食品和救生食品;按加工類型、使用方法和具體用途則可分為復水食品、熱穩定性食品、乾燥食品和輻射食品,其中除壓縮乾燥食品為救生食品外,其餘均為食譜食品。食譜食品是預先給航天員確定每天食譜、按食譜製成的各種便於食用和貯存的食品。如復水食品,實際上是一種低溫乾燥食品,食品乾燥後體積、質量都很小,便於攜帶。這種食品包裝袋上都有一個單向注水閥門,食用前要先注入一定量的水。熱穩定食品是經加熱滅菌處理的軟包裝和硬包裝罐頭食品;冷凍冷藏食品是地面上凍好帶進太空的,解凍後即可食用;輻射食品是經過放射線殺菌後的食品,這種食品不易變質。此外,還有一些特殊食品。例如當飛行器發生故障時,航天員到艙外長時間維修,這時航天員必須穿著帶有應急食品的航天服。它通常是用鋁管包裝、放在頭盔頸圈內一種叫供食器中的固體或半固體、流質食品,供航天員在艙外活動時食用。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有兩種吃飯方法:一種是像在地面上就餐,自己把食物送到嘴裡;另一種是讓食物飄在空中,人過去用嘴咬住它,吃飯時要閉著嘴,不能讓食物殘渣掉出來,否則食物殘渣會飄在艙內,很難清除,如果殘渣被吸入氣管就麻煩了。喝水時也不能讓水灑到艙內,否則它也會漂浮在艙內,危及航天員和儀器設備的安全,所以在太空中的飲用水都是密封袋裝的,用軟管或對著袋嘴擠著喝。太空椒五號以航天誘變育種為主要途徑,經多年選育穩定而成的太空椒5號為燈籠形,特大果,高產,抗病,肉厚,耐儲運。平均單果重250克左右,最大果可達720克,連續坐果性強,單株可結商品果10個以上。露地栽培高50厘米左右,大棚栽培技術1米左右。葉面肥厚,葉色濃綠,V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比一般甜椒高標準20%-30%,口味極佳。露地栽培畝產5000公斤左右,大棚栽培產量可達8000公斤。該品種適於滲水性強,腐殖質高的土壤,應避免重茬及澇窪地栽培。喜肥水,注意防蟲,適於密植,行株距(60-80)(25-28)厘米,雙株種植。該品種為早熟種,生育期95-100天。航天育種培育出高產太空椒.利用衛星搭載農作物種子,開展空間育種技術研究和探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全新嘗試,。我們眼前這些辣椒新品種就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分院生物技術中心採用航空誘變育種途徑培育而成的。

據專家介紹,經歷過太空遨遊的辣椒種子,大多數都發生了遺傳性基因突變,返回地面種植後,不僅植株明顯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了,產量也比原來普遍增長了20%以上,而且品質大為提高,作物肌體也更加強健,對病蟲害的抗逆性比較強。瞧,這些太空椒果大色艷,籽少肉厚,除了產量增長以外,維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銅鐵等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原來高出7%~20%。吃起來是清香潤滑、又鮮又嫩,營養豐富。塊狀液糊狀太空食品是在無重力環境下食用的,做成塊狀或液糊狀是為了防止食物四處飄散。

相關詞條

太空食品隨著載人航天經驗的逐漸增加,太空食品經過不斷的改進,質量有很大的提高,復水食品出現,告別了牙膏式食品時代。也叫做航天食品。...

太空食物太空食物(Space Food)是指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專門在太空環境下食用的食物。它包括在太空執行任務和返回著陸等待救援期間供航天員食用的食品和飲水。由於空間環境的...

中國航天食品中國航天食品是在世界航天食品當中具有特色的食品。特別是傳統的中式菜品都儘可能出現,相比西餐更加色香美味,可口宜人。...

太空種子太空種子是精選的作物種子通過航天飛行器搭載到太空,在空間特殊環境下使種子發生變化。然後再到地面進行優選的育種手段。...

太空食物精套用介紹 《太空食物 Space Food (Free)》是一款休閒遊戲,駕駛你的機器人在太空里遨遊,收集食物,來一場驚險之旅。 ...

太空育種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是將作物種子或誘變材料搭乘返回式衛星或高空氣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

山西太空飛行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太空飛行食品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2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愛珍,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食品生產;消毒用品、日用品、化妝品、蔬菜、瓜果的銷售;生物製品的技術開發等...

FD食品FD食品是真空冷凍乾燥的食品,技術起始於20世紀初期。20世紀40年代,FD技術首先由俄羅斯科學家在實驗室進行試驗並獲得成功。...

太空人(太空人職業)太空人,或稱航天員,全稱宇宙航天員,則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里(50英里)...

熱門詞條

監獄生活

純益率

真理大學

朱天心

equivalent

拱范宮

風間俊介

GirlsCamera

Marine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台灣創價學會

曹植

林千鈺

杜奕衡

愛的真相

愛情雨

免試入學

SPF

早餐店

掌上電腦

明星大亂鬥

長江三峽

Allen

中國廣播

視力

招財

無肩帶內衣

散打

相关推荐

为什么现在的女孩越来越难追?这一个原因你最好清楚!
云水越米线加盟有哪些优势
365bet取款

云水越米线加盟有哪些优势

📅 06-30 👁️ 6933
6月26日是什么日子
bat365在线平台

6月26日是什么日子

📅 06-27 👁️ 9394